2015回顾 > 媒体报道 > 《杭州日报》专访2015“西湖论健”主办方代表—程国华

《杭州日报》专访2015“西湖论健”主办方代表—程国华

“这是一场IT界和医疗界的对话,是一场技术与资本的对话,更是一场中国与世界关于关于智慧医学影像的对话。”说起不久前刚落幕的2015“西湖论健”国际高峰论坛,39岁的程国华运用一大串排比句,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与自豪。

西湖论健-程国华
他所领导的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这场峰会的主办方。作为IT界和医疗界的跨界创业者,他请来了六百余位中外IT和医疗界的巨头,包括华为大数据首席架构师李剑;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 美国工程院院士、贝尔奖章获得者Jim K. Omura等。

“冒险,是一种无畏的企业家精神”
很多年后他回忆自己放弃博士学位的决定,归结为“骨子里就是个冒险家”。
对于程国华来说,冒险精神似乎是他的天生特质。
1995年,资质出众的他被就读的东阳中学保送上海交通大学,可以自由挑选专业。当时,IT、通信工程等专业炙手可热,但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选择了在交大排名靠后的工民建,成为这个专业唯一一名保送生。
东阳是建筑之乡,家人从事的也是建筑行业,但这并不是程国华选择这一专业的真正原因。他有自己的想法:相对冷门的专业,意味着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事实上,他很快就尝到了“冒险”带给他的奖赏——因为表现优异,大三那年便作为交换生,保送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大四课程。此后他继续开启学霸模式,在南理工硕博连读,当年关于建筑工程的硕士论文只字未改,被校评委一致通过。
在导师眼里,这个优秀青年博士毕业后,会毫无悬念留在某家研究院,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继而成为骨干、专家。但就在人生似乎要成定局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个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冒险决定。
这个冒险的决定来自于当年李彦宏在南洋的一次关于创业的演讲,当时还在读博的程国华,在台下听得热血沸腾。“IT创业的第一拨热潮始于1995年,大量留学生陆续从硅谷到中关村回国创业,诞生了张朝阳、李彦宏等一批创业明星,”程国华有强烈的预感,认为第二拨互联网的创业热潮即将到来,“这是时代的召唤,刻不容缓”。
在还有一年博士毕业的节点上,做出“休学,转行”的决定。此后,他从一名建筑工程的在读博士生,转身成为IT的自学者。“软件怎么做,其实和房子怎么造,原理上有相通之处,”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使他很快获得了各种IT认证资格证书,并很快获得新加坡一家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管理工作。
“或许学业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件难事,所以我藐视已经拥有的成绩,”很多年后他回忆自己的这一决定,如此总结。但最重要的一点,他仍然归结为“骨子里就是个冒险家”。
“比犯错更严重的就是过于超前”
冒险曾给他带来人生大挫折,但他认为这是为下一段冒险所做的预警
没有人会是上帝永远的宠儿,也没有从来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冒险。
在新加坡、日本工作4年后,2005年,程国华回国创业。他敏锐地感觉到,学习的革命来临,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终身学习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线教育平台“学易网”应运而生。
他原先的设想很简单,这是一个连接老师和学生的C2C平台,老师运用平台提供的先进软件,自动生成多媒体课件,外加直播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赢利模式则来自于学生的付费。
十年之后的今天再来看互联网,付费已经渐渐被接受,但当时互联网的精神是免费,是分享,要网民在互联网上付费学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虽然网站曾创造了一万人同时在线学习一堂课的业绩,并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但持续的烧钱模式没能熬过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
一个关于创业时机的经验之谈是“唯一比犯错更严重的就是过于超前”,程国华感同身受:“就算到现在,在线教育仍然没有出现巨无霸式的平台,实在是因为这个行业需要一个缓慢培育的过程。”
公司从200多号人削减到20人,办公室从中关村的写字楼搬回农民房,董事会要求停业……顺风顺水的人生,出现第一次大挫折,程国华整天待在办公室,思考如何撑下去。
现实倒逼转型。后来,平台由C2C转型为B2C,平台转为网校,聚焦考试培训这一刚性需求,学易网开始起死回生。
这段经历,让程国华大伤元气,但挫折从来都是财富,是为下一段你要去的地方所做的提示预警。找准战场,方能大干一场,这就是这段挫折给程国华的启示。
在学易网庞大的考试一族中,很大一个群体来自于医疗行业。这个行业需要不间断地对医护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程国华便开始为医院订制培训内容,继而开始介入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在与医院的接触过程中,程国华掌握了医院的大量数据,而他惊讶地发现,医院服务器上存贮的90%的数据是影像数据。但是,作为临床诊断重要依据的医学影像的后处理分析却还处于蓝海。
意识到这一点后,他又开启了从IT界进入医学影像领域的冒险之旅。
“技术突破,才是冒险成功的关键”
他和团队研发的高清激光数码医用胶片,填补了国内空白
几十年来,在医院照X光或CT所用的医用胶片,基本都是基于化学反应的银盐干式胶片,且从国外进口而来。
在民用市场,胶片早就实现了数码输出,即影像格式转换成数码格式,直接从打印机上打印出来。但医学影像还停留在原有格式,只能用化学反应的冲洗方式输出,并不能用于数码输出。这样的方式不仅成本高,也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能否把医学影像转成数码格式,直接打印输出?程国华每一次的突发奇想,意味的是一段艰苦的冒险之旅,而这一次的难度在于,用于诊断的医用影像,对清晰度的要求要比普通的相片高很多,标准的打印技术无法满足医生的苛刻眼睛。
虽然程国华的爱人就是材料学博士,但其中涉及的技术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出团队当初的掌握和预估。经过数年研发,去年当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下沙时,在新建的5000多平方米厂房里,这种支持高清激光数码打印的医用胶片才开始正式投产,打破了进口医用胶片市场垄断的局面。
程国华向记者展示了这一成果,既有黑白影像,也有彩色影像,“它打破了冲洗医用胶片时代只有黑白影像的状况,支持黑白、彩色一体化输出,能给医生带来更为有效的诊断辅助。”
冲洗出来的胶片,一般存放时间只有一至两年,而这种数码干式胶片,采用国际公认的可降解材料,更加环保且可以随病人生命周期永久保存。
而不到一年时间,全国300多家医院用上了健培科技的自助服务系统。“技术突破,加上精准的细分需求,是这场冒险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程国华总结。
“让电脑医生给病人看病”
他要将IT认知计算技术与医疗数据进行融合,做智慧医学影像的倡导者
“中国的企业家还缺少冒险精神。”程国华直言不讳,认为这是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无法超越别人的原因所在。
他喜欢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马斯克创立了最大的网上支付公司paypal,在功成名就之后不惜投入全部身家、最后还借钱投入,开始研究太空探索技术,研制可重复利用火箭与未来交通工具,要将普通人送入太空,并登陆火星,“没有敢想敢做的冒险精神,这个世界将得不到改变。”
而他自己,最新在做的冒险之事是:让电脑医生走进医院,为病人看病,并首次提出了“智慧医学影像”的概念。
听起来非常神奇的事情,但在美国,来自IBM的沃森系统已经在著名的安德森肿瘤中心坐诊了。这套系统把IT认知计算技术与医疗数据进行融合,正在引领医疗界的一场革命:人类未来是需要医生,还是算法?
“IBM一个如此历史悠久的公司,正式宣布进军医疗行业,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冒险精神,这也正是看起来多次步履蹒跚的大象,却始终能翩翩起舞的原因。”
电脑医生之所以能代替医生坐诊,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医疗数据的智能认知。这样的技术,无法舶来,无从借鉴,“但在中国,总要有人开始”。
正是基于这样的冒险精神,程国华带领团队在研发了一款叫作“驻地云”的智能硬件后,开始了“诊断云”的研发。
“谷歌为了让计算机能识别一只猫,运用了1500台计算机,智能识别是一项相当耗费计算资源的事,”而这款“驻地云”,安置在医院的机房里,能将影像数据的运算速度提升几十倍,并节省2/3的数据存贮空间。
在提升运算速度后,就是提升智能识别能力,从而达到诊断的要求。公司计划每年为“诊断云”做千万级别的投入,从全球找资源,紧跟世界先进技术 的步伐,并与国内研究机构合作,以早日让“电脑医生”在中国成为现实。
“全球医疗影像市场的大多数份额被少数巨头占据,但仍在兴起的互联网医疗为具有创新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医学影像企业提供了机会,最终那些能敏锐把握整个医疗产业变革趋势并拥有技术实力的团队将会找到最有价值的市场定位。”程国华坚信不已。
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真正的冒险之旅,或许才刚刚开始。